諾獎之作《撒旦探戈》:從傳說中“不可能翻譯”的作品到7小時的電影“馬拉松”

時間:2025-10-10 10:04:24閱讀:0
第1張圖片
1/2
諾獎之作《撒旦探戈》:從傳說中“不可能翻譯”的作品到7小時的電影“馬拉松”第1張圖片
第2張圖片
2/2
諾獎之作《撒旦探戈》:從傳說中“不可能翻譯”的作品到7小時的電影“馬拉松”第2張圖片

北京時間10月9日晚19點(diǎn)整,2025諾貝爾文學(xué)獎在斯德哥爾摩公布。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·拉斯洛(László Krasznahorkai)獲得諾貝爾文學(xué)獎。
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
提到克拉斯諾霍爾卡伊·拉斯洛必然會提到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《撒旦探戈》。這是一部充滿了神秘而冷酷的隱喻的作品,宏大的敘事內(nèi)部,有著魔鬼般邪惡力量的指揮和驅(qū)動,正是這種撒旦的旋律像擺布棋子一樣擺布著每一個角色,操縱他們的每一個步伐、每一個動作,甚至每一個念頭。

不管是對于國內(nèi)的文學(xué)愛好者還是文藝電影愛好者來說,《撒旦探戈》這個名字都如雷貫耳,小說《撒旦探戈》2015年獲得曼布克國際獎后受到廣泛關(guān)注,其內(nèi)容頗為晦澀難懂,雖然篇幅15萬字不到,但并不能十分輕松的看完。電影《撒旦探戈》更是有“電影馬拉松”之稱,影片全長7小時,2019年亮相上影節(jié)的時候還有溫馨提示,整部影片會有兩次中場休息,以讓觀眾緩一緩氣?!度龅┨礁辍吩陔娪笆飞弦云瑫r最長、承載事件最少而出名:在這部七小時半長的電影里,除了一場騙局之外幾乎沒發(fā)生任何事情?!皩\(yùn)動的想象在其自身中消散,將我們帶回起點(diǎn)?!狈▏軐W(xué)家雅克·朗西埃的這句評論,有助于我們理解這部小說的書名,“撒旦探戈”,陷阱中周而復(fù)始的魔鬼舞步。

小說和電影是完全契合的,絞纏糾結(jié)而黏稠的長句,瑣碎繁復(fù)的細(xì)節(jié)……讀者看過這本書后大約也能明白了塔爾·貝拉讓人喘不過起來的長鏡頭是基于怎樣一種觀感?!度龅┨礁辍纷g者序中余澤民寫道:“整部小說從頭到尾都是這樣黏稠、纏繞、似火山熔漿涌流的句子,而且不分段落,讓人讀得喘不過氣,恨不得一個塔爾·貝拉式的超長鏡頭從《創(chuàng)世記》拍到《啟示錄》,翻譯完這本小說,我感覺從人間到地獄里走了一遭?!?/p>

/strip/ignore-error/1|imageslim"/>

《撒旦探戈》的時間跨度不過幾天,場景也寥寥無幾,講述了一個破敗的小村莊,十幾個無處營生的村民在陰雨連綿、泥濘不堪的晚秋季節(jié)里上演了一出酗酒、通奸、偷窺、背叛、做夢與夢破的活報劇。冷漠與麻木殘忍地虐殺著一切生機(jī),直至兩個騙子的出現(xiàn)點(diǎn)燃了所有人的希望,引領(lǐng)他們邁著周而復(fù)始的死亡舞步,走向想象中的光明未來……延綿不斷的陰濕,悶聲不響的殘忍,讓人頭皮發(fā)麻的絕望貫穿全書,一個個克拉斯諾霍爾卡伊式的復(fù)雜長句接力,纏絞,確如火山爆發(fā)時殷紅的熔巖順著地勢緩慢地流淌,流過哪里,哪里就是死亡。

在讀者看來,《撒旦探戈》是絕對的黑色,但是作者自己并不承認(rèn)。拉斯洛說,凡事都有悲與喜的兩面,“從這面看是喜劇,那面看是悲劇。我們東歐人對這矛盾的兩面格外敏感。實(shí)話實(shí)說,我不認(rèn)為《撒旦探戈》是部黑暗作品,它不是悲劇,而是一部關(guān)于沒有根據(jù)的信仰的悲喜劇?!?/p>

揚(yáng)子晚報|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

校對   朱亞萍

評論

  • 評論加載中...
?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