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中國行丨從宮廷御用到“尋常百姓家” 景泰藍為啥這么美

時間:2025-07-28 11:40:54閱讀:0
,文化中國行丨從宮廷御用到“尋常百姓家” 景泰藍為啥這么美
第1張圖片
1/7
文化中國行丨從宮廷御用到“尋常百姓家” 景泰藍為啥這么美第1張圖片
第2張圖片
2/7
文化中國行丨從宮廷御用到“尋常百姓家” 景泰藍為啥這么美第2張圖片
第3張圖片
3/7
文化中國行丨從宮廷御用到“尋常百姓家” 景泰藍為啥這么美第3張圖片
第4張圖片
4/7
文化中國行丨從宮廷御用到“尋常百姓家” 景泰藍為啥這么美第4張圖片
第5張圖片
5/7
文化中國行丨從宮廷御用到“尋常百姓家” 景泰藍為啥這么美第5張圖片
第6張圖片
6/7
文化中國行丨從宮廷御用到“尋常百姓家” 景泰藍為啥這么美第6張圖片
第7張圖片
7/7
文化中國行丨從宮廷御用到“尋常百姓家” 景泰藍為啥這么美第7張圖片

  被譽為“燕京八絕”之一的景泰藍

  因制作工藝復(fù)雜

  被稱為“金屬上的工筆畫”

  作為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

  景泰藍從曾經(jīng)的宮廷御用

  到如今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

  在傳承發(fā)展中綻放新光彩

  “景泰藍”,學(xué)名“銅胎掐絲琺瑯”,是用細扁銅絲做線條,在銅制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,再將琺瑯點填在花紋內(nèi),經(jīng)燒制、磨平、鍍金而成,外觀晶瑩潤澤、鮮艷奪目。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成熟,且當(dāng)時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,故被稱作“景泰藍”。

  傳承至今,景泰藍的制作仍以手工為主,機器無法取代。

  在北京市琺瑯廠的生產(chǎn)間,工藝師們先在銅胎上勾勒出畫面,然后將銅絲按照圖紙掰好嚴絲合縫地粘貼上去,由于銅胎器物造型各不相同,銅絲弧度、疏密調(diào)整全憑多年的經(jīng)驗和手感。

  北京市琺瑯廠總工藝美術(shù)師 鐘連盛:最難的還是人物題材,因為有表情,有表達的情感,小眉毛真是差0.5毫米都不行。

  “點藍”是賦予景泰藍絢麗色彩的關(guān)鍵步驟,工藝師通過吸管控制手中釉彩的流速,在銅絲間隙中模擬出國畫暈染效果。

  北京市琺瑯廠總工藝美術(shù)師 鐘連盛:每一個顏色有十幾個顏色的過渡。這個花很小,幾個花瓣,前邊后邊的層次分開了。

  每燒一次,釉料都會收縮一次,一件景泰藍作品的點藍過程,需要至少重復(fù)三遍,直至釉料與銅絲相平。經(jīng)過“三燒九轉(zhuǎn)”,最終使礦物釉料幻化成永不褪色的寶石光澤。

  由于制作復(fù)雜、材料精貴,明清之際,景泰藍只有宮廷才能使用,而如今,這項非遺技藝正在“飛入尋常百姓家”。從建筑大樓的裝飾到生活中的小擺件、日用首飾,景泰藍的顏色從最初的五六種,發(fā)展到今天可以根據(jù)作品調(diào)配出不同的色彩。

評論

  • 評論加載中...
?
?